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七十一章震撼的军演(1 / 3)

加入书签

(古有张旭醉酒狂草,今有小生微醺码字。呵呵醉酒后码字的感觉真好。同样,小生期待书友们的收藏、评价!)

俗谚云:“下雪不冷、化雪冷。”

已进入四九寒冬的赵国邯郸,这化雪的日子,更是冷得出奇。

那日,马背上的少将军赵括,冻得牙关紧咬,只听耳边如刀的寒风呼啸。赵括深深感到数九化雪寒天带来的刺骨寒意。

在赵括印象中,两千多年后的邯郸钢铁城,烟囱林立,气候变暖,冬天却并无这般寒冷。

赵括望着前方飞驰的马车,嘴角微微一笑,心底顿时冲起一丝温热:“今日,就让太子见识一下我御林铁军的威风!”

被这心底的温热一冲,那股刺骨的寒意似乎也淡了一些。

马车里的太子赵丹,此时享受着赵括技术革新的成果,此时甚为惬意。

太子赵丹再也不用忍受马车的颠簸之苦,这马车的车轮,已被军器坊的工匠们改造。

木轮的外层,包上了一层厚实的皮革,皮革内填充着鼓鼓的毛,以此减缓了马车的震荡感。

更有厚实的毛毡挡住了,外间呼啸的寒风,宽敞的马车内,青铜暖炉散着阵阵温热。满身暖意的太子赵丹,双颊绯红。

少将军赵括身后,飞驰的数骑紧紧跟随,护持着太子赵丹的马车。

军师苗先生、猛虎营千夫长陈不群、铁鹰营千夫长鲁云,三位少将军的心腹冒着寒风,挥舞着马鞭,随着少将军赵括,直往御林军校场驰去。

历经旬月的募兵、练兵,终日操劳的少将军赵括和御林军三位干将,终于又聚在了一起。

万人御林军,时至今日已初步练成,赵括带着三位心腹干将,即将陪同太子赵丹,检阅这月余艰苦练兵的成果,一展御林军的神威。

九尺的点将台上,寒风呼啸,满身披挂的少将军赵括,巍然屹立,沉稳如生根的青松。

面色肃然的赵括,俯瞰着倾力打造的御林军,那壮阔景象,令这穿越男顿生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。

赵括侧前太子赵丹,似乎有些耐不住这四九天的严寒,马车内外的温差让他身子蜷缩着。站在台上的模样,全没赵括那般勇武。

点将台下,苗先生、陈不群、鲁云三位赵括的心腹,昂然屹立,只待赵括一声令下,共赏御林军练成后的第一次隆重军演。

凛冽的寒风中,赵括高举的右手猛然下劈。

刹那间,劲步营百夫长申阳那激昂的声音陡然响起:“步兵方阵,出!”一黑一红两面信号旗交替挥舞。

“唰!唰!唰!”伴着齐整整的脚步声,太子赵丹赫然现,面前闪现出一片密密匝匝的钢铁丛林。一丛丛精铁打造的枪头,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,闪着摄人心魄的寒光。

在申阳旗语的指挥下,那劲步营一个五百人方阵,气势昂然,列阵杀出。

“太子,此方阵共有长枪手三百五十人,横排二十五人,纵深十四人。”赵括指点着倾力打造的步兵方阵,朗声解说道。

顺着赵括手指的方向,太子往那长枪方阵细细看去,只见那前排战士长枪平举,身后的战士依次倾斜上举,最后一排的士兵长矛更是垂直向天。战士们全身精铁铠甲,远远望去,这威武的方阵就像一只团身的大刺猬,无坚不摧。

“太子,此长枪方阵中杂有轻装辅兵百人。”赵括指着长枪兵缝隙间机动灵活的轻装步兵,得意地解说道。

待太子赵丹努起眼神,再细细看来,隐约间可见一个个英气勃勃的轻装辅兵,腰挎随身连弩,手持盾牌、精铁短剑,藏身在长枪阵缝隙中。兵士们一个个杀气腾腾,似乎随时准备格杀突入阵中的敌人。

“太子,这长枪阵兵士需步伐齐整,方能挥最大的威力。括特意安排两名轻装步兵,以鼓点引领步伐。”

太子果然现,两名排在阵中的辅兵,腰挎牛皮腰鼓“咚咚”的鼓声依稀可闻。

太子赵丹再细细看来,只见方阵的身后,另有五十名士兵,推着二十五辆皮革轮连床弩,压阵于后。太子赵丹转向赵括,面露询问之色。

赵括面色微微一笑,朗声道:“此乃我大赵连强弩,此威力强大且精准的床弩,可随时射杀远处之敌军,并可遏制敌军弓弩的攻势。”

这大赵强弩的威力,太子赵丹早已领略。此时见此强弩竟被配备到步兵方阵中,心下顿时一凛:“有此强弩相助,这步兵方阵当可无敌!”

“咚咚咚——”伴着整齐的鼓点,这威武的长枪方阵快推进,就像一把硕大的攻城锤,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,猛烈撞击着前方的假想敌。

此步兵方阵,乃赵括从亚历山大大帝的“马其顿方阵”演化而来。赵括这军史迷,凭借着论坛上得来的一身杂学,再加上用心地揣摩,增加了这方阵进攻与防御的手段。

此方阵,远距离射杀由五十名操弩手完成;中距离攻击由三百五十名长枪兵刺杀;近距离贴身肉搏,由一百名轻装辅兵弩射、砍杀。

长枪手乃重装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