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23节(1 / 5)

加入书签

很快街道王主任就上门来找景生谈话了,找了三次才碰上景生一次。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:虽然你小顾是总经理,但是这种大事必须要跟街道商量,不能擅自决定。尤其是工资。为啥?街道里的三产企业多啊,十几家,大家都是那死工资的,最多加上福利和奖金,按劳分配嘛,奖金不一样就好了,你搞这种大变革,就像私人公司了,不太正规,万一产量低呢?职工喝西北风去?

景生笑道:“爷叔等我两个月,如果两个月后还有人担心这个事,那么以后我就再也不自说自话了。现在没办法了,我太年轻,脑子一热就说出口了,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,不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,不然怎么管职工呢对伐?”

“这倒也是。”王主任深有体会连连点头。

“所以虽然这次是我不稳重,还是要请爷叔支持我一把,”景生起身给王主任续了茶,“我们做事情的人,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但也不能不做对吧?”

“唉唉唉,是这个道理啊,难哦,做一点事体太难了。”

“爷叔放心,来,你看看这个月的生产计划和下个月的订单合同。我还有件事要麻烦爷叔帮忙。”

这件事说完,王主任笑眯眯地带着背着大麻袋的景生出了公司大门,前往不远处的五和织造二厂。万航街道本来就有不少轻纺工业,现在大多也面临经营问题。五和织造二厂专做针织产品,在新闸路上有个门面,19块、29块、39块一件的外贸出口针织衫,39块一套床上用品虽然款式老土了些,质量和实惠的口碑在静安区阿姨妈妈们心中还是不可替代的,一个月也能做上三四万块钱。

因为那个完全出人意料的加班动员,景生的名字在万航街道的各家企业管理人这里都听过一耳朵,织造二厂的厂长热情接待了王主任和景生。景生把四重奏秋装里的针织衫设计图、麻袋里的二十几件样衣和面料样版给了马厂长,要求最好能包工包料。

马厂长一看图和样衣,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后,激动地喊来厂里的设计生产销售各方面的负责人。

“为什么我们的设计人员设计不出这种衣裳呢?”马厂长长吁短叹,“你们看看这四个款,面料阿拉有额,就是腈纶面料,颜色是你们平时都说绝对卖不出去的黑白灰,好看伐?洋气伐?你们自己说!”

“人家好像一款都没有做我们常用的长度,要么短,要么长,其实这个烟灰色的长款开衫——”设计科的科长扶了扶眼镜,“马厂长,不是我马后炮啊,去年小袁也画了类似的这个款,好像是《义不容情》里周海媚穿过的,你说绝对不行……而且——”

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。

马厂长想了想:“不对,小袁画的是大红色的,土里土气的。”

“这个醋酸纤维面料和四股400特的粗毛线,还有羊毛这三种面料我们厂里没有备,”生产科的工艺师拿起工艺单遗憾地说,“实际上这几种款式在横机操作难度中等,我们厂的手摇工都可以做,没有什么特殊工艺,织片和套口的缝合工艺要求高了一点,费工时。”

景生笑着问:“德国stoll公司去年四月在第一羊毛衫厂做了一个电脑横机的座谈会,不知道马厂长你们有没有人去听过?”

“当然去了!”工艺师和设备科科长异口同声激动地说,“阿拉手摇的,一天六件,他们电脑的,一天三十件!甚至四十件。而且一个技术员可以操作两到四台机器。我们看过示范,那天最快的,十二分钟就出一件平针羊毛衫。而且花色再难,电脑弄好了,一样便当。啧啧啧,德国人白相机器真是灵光。”

“但是价格太贵了!”马厂长连连摇头,“十几万一台,还要培训技术员,实在没这个必要。阿拉针织衫现在才卖几钿?厂里吃不消的。”

景生笑着从包里取出一叠资料:“我嬢嬢在香港和这个公司打了两年交道,他们一直很想把机器铺到国内来,去年在羊毛衫一厂示范的样机还在上海,可以给我免费试用三个月,还会来一个技术员免费进行培训。不知道你们厂有没有兴趣合作?”

办公室里静了静立刻沸腾起来。

王主任头颈一下子扭到了,天下竟有这等好事?!凭他对这个小顾的了解,这件事情必定不简单……

办公室里的厂领导们看了一圈资料,脸色明暗不定,心里翻腾过无数声册那。

德国人在羊毛衫一厂开过座谈会后,的确卖出不少电脑横机,所以一直有技术员留在上海服务厂家,进行培训。但是他们没想到国营大厂不允许买样机,哪怕只用过一天,也是旧的,便宜百分之十也不能买,固定资产还没进账就开始折旧了,谁说得清楚德国人有没有给你回扣,账上肯定不好看。

于是这台样机还花了德国人每个月两百五十块洋钿的租金,在仓库里睡了一年大觉。

景生笑得诚恳:“其实我们服装公司的生产订单规模已经不小了,毕竟在广州和上海两个大城市卖,如果设备、人员、产量跟得上,甚至可以把香港四重奏的量也接进来做,做出口现在是顶吃香的。要知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