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18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这段时间附近几十个大队,乌乌泱泱的来了五十几人。

要不是从卫生局派来两个专家辅助周璇,她一准得罢工。

这些学员都是有一定文化功底,又家庭成分好的,多数都是在镇上学校,读过小学或中学的毕业的,没有门路找工作,只能回家务农。

所以越来越多的父母,都对送孩子去上学很排斥,认为读不读书,反正都是回家种田,何必浪费那个时间和金钱。

所以即便周璇在小院里,为自家侄子侄女教学那么久,也只有张建军家的夏至几姐弟过去学。

其他社员对此完全不感兴趣。

不过相信随着赤脚医生,活跃在周边乡镇,开始治病救人,这些人也会转变学文化没用的思想。

时间紧任务急,一安顿好这些学员,周璇以及两位专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培训。

学员们也极其珍惜这个机会,两个月以来学得特别刻苦。

而随着各自大队的学员来这学习,离丰泽大队比较远的大队也知道,这边有个医术高超的大夫。

一些得了顽固疾病,多年不见好的社员,也陆续开始过来寻医。

陡然增加的病患,无形中也成了,教习的现成例子,当然也局限于比较简单的病例,那种疑难杂症也不是他们能接触的。

在经过碾米厂的时候,周璇还特意停下来,现在看来倒是没啥异常的地方。

前天凌晨,驾驶着空间那台大吉普出来放货时,周璇就感觉,仓库附近有一些不规则脚印。

周璇怀疑这里被有心人盯上了。

取走黑七提前放好的古董首饰和钱票,再放出黑七所需的货品,周璇留下一张换交易地方的纸条。

新的地址是周璇一次出急诊,离丰泽大队七八公里远的一个大队附近,发现处在矮山头的一个废弃的防空洞。

那里距离那个大队约有一公里远,平时几乎没有什么人烟。

在那里交易最好不过了,至于黑七他们方不方便取货,那就是他们该考虑的问题了。

周璇进了镇子,首先先去供销社买点作业本信纸和笔,再买一些油盐酱醋。

否则厨房里的调料品一时只用不买,肯定会让人觉得很奇怪,时不时买一点,再从空间取一些渗进去。

还买了一些做糕点的原材料。

之后去一趟国营饭店看一下郑厨。

郑厨被烫伤的手臂,如今已经恢复如初,自从烫伤好了之后,他又特意去了一趟丰泽村,要了一些除疤痕的药膏。

他夏天习惯打着赤膊炒菜,手臂一大片难看的疤痕,让人看起来显脏的感觉。

对厨艺向来严谨的他,可接受不了别人嫌弃的眼光。

如今他那胳膊就像从没受伤一样,可把他高兴坏了。

饭店里的人都对周璇特别热情,才没说几句话,就被塞一碗料很足的肉丝面,还是不肯收钱的那种。

周璇推脱不过,也就接受了他们的好意。

想挣外快的马大姐

那除疤药可真是好东西,马桂英在这饭店做了这么多年,认识的人很多。

马桂英又爱显摆,不少人都知道,郑厨手上被烫伤留下疤痕的痕迹,已经被那个救人的大夫也给治好,手上一点疤都没有。

郑厨忙起来可没多少耐性,这不许多人就打听祛疤药的事。

尤其是打开水的时候烫伤的女孩,早年摔破相现在要相亲的小伙等等,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留疤的。

亲眼见过郑厨手上光洁如初的手,就特别想得到这种药膏。

马桂英脑子活泛,想着是不是跟周璇拿点,有人求上门就帮个忙嘛,也不算是私底下做买卖。

周璇边吃着面条边听,马大姐噼里啪啦的将她的计划讲完。

心里感叹,人才啊!

在这种禁止私人买卖的大背景下,还惦记着用手里的好东西换取好处。

这个八面玲珑的马大姐,要是放开市场后,肯定是下海的那一批人之一。

马大姐是急性子见着妹子,慢条斯理的吃的面,就是不应答她,急得有些抓耳挠腮。

实际上凭马大姐这份工资还有丈夫的那份工资,本不是缺钱的主。

奈何丈夫还背负着农村父母,以及几个弟妹的生活,这年头但凡被家里供出息的,如果不帮助乡下的亲人,可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。

可马桂英的孩子也都大了,再慢几年就要安排婚事,手头可不就缺钱了。

周璇吃完最后一口面,才放下碗筷,摸了摸肚子,随着月份越来越大,也越来越容易饿了,还好空间放着吃食,肚子饿了就拿出来吃一点。

“马大姐,我倒是可以提供祛疤药,但是你看我这月份越来越大,这个送货问题,可就难办了。”

“嗨,那有啥,我叫我家小子去拿,你尽管调配好就好。”

“其实除了去疤膏,我还有生发水,祛痘膏,美白膏,防干裂的润肤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